《1》
曾經(jīng)很喜歡過一段時間的梅花。
因為林覺民。
窗外疏梅篩月影,這是新婚后的幸福生活寫照,與后來《與妻書》的凄涼,形成強烈反差。
林陽寺的冬天,紅梅和蠟梅一起開。
每次總想等天冷到凍手凍腳,就開車上山去,采下梅花上的雪水,埋在樹下,等第二年開封,取出來煮茶喝。
然而,想法總是留在腦子里,不能實行。
林陽寺,下雪不易。就算下了,游客眾多,也必定不讓我收雪水。就算收了,也必定不肯讓我把雪水埋在樹下。
那里畢竟是寺廟,來的都是游客,若每個人都當成自家的院子,采花收雪挖坑埋樹,那佛門清靜之地都變成什么樣子了?
于是,這取雪水烹茶的念頭,便只能是一個念頭而已。
《2》
話說,冬天真是適合煮茶的好時節(jié)。
尤其是北方。
室內(nèi)有暖氣還好點,要是沒有暖氣,滿室子清冷,凍手凍腳的,完全不適合泡茶。
并且,燒開一壺水所費的時間,要比平時要長。
好不容易燒開了吧,還容易冷。
如果燒水壺沒有帶保溫功能,只泡得兩泡,水溫就降到90度了,得重新再加熱,也是麻煩。
SO,懶人們,都選擇了煮茶。
懶人的煮法也簡單,燒開水,扔一小片茶餅進去,就可以出湯了。
等這一壺喝完,再燒開一壺水,或者注入另外一個壺燒熱的水,煮沸,又可以喝了。
想想都簡單方便。
然而,每次說起煮茶,總會有細心的看官,來問煮茶的細節(jié)。
比如,如何煮啊,放冷水還是熱水啊,煮多久可以喝啊,能煮幾次啊,每次煮多長時間啊.....
今天,就系統(tǒng)地講一講,關于煮茶,這些細節(jié)問題。
煮茶是冷水投茶還是熱水投茶
煮茶,壺里是放冷水還是熱水,這是每個想要煮茶的人,首先會考慮的問題。
洗凈茶壺,還沒放到電爐子上,就會想到,咦,這壺里,是要放熱水,還是涼水呢?
大家煮過貝殼嗎?
我們福建海邊,夏天經(jīng)常喝貝殼湯。
青蛾、淡菜、花蛤、油蛤、黃蛤.......名目繁多,不一而足。
條件好的時候,還能去海里現(xiàn)撈,撈上來就一頓白水煮,煮好直接喝湯吃肉。
那一鍋藍幽幽的清湯,看起來就特別有海的風味。
跑題了,村姑陳這個吃貨。
回來說煮貝殼,為了讓貝殼打開,我們煮的時候,通常是放涼水到鍋里,再趁水涼的時候,把貝殼扔進去。
隨著水溫的升高,貝殼的嘴慢慢就張開了,身體里的養(yǎng)分釋放到湯里,喝起來無比的鮮美。
而如果煮的時候是放熱水,那貝殼一進入熱水里,立馬就產(chǎn)生了應激反應,感受到熱水的刺激,緊緊地閉上殼子,再也不打開。
到吃的時候,就麻煩許多,要一只只貝殼撬開了吃。
湯里也沒有自動打開的貝殼釋放出來的養(yǎng)分,湯感差了很多。
嗯,看到這里,大家看懂了是要放熱水還是涼水煮茶了嗎?
如果你想喝濃一點的茶湯,就冷水投茶。
讓茶葉在水里,隨水溫升高,慢慢釋放養(yǎng)分,等水沸,茶里的養(yǎng)分便會有大量釋放到湯里,形成香氣濃郁的湯水。
如果你想喝淡一點的茶湯,讓這壺茶耐泡一點,那就選擇熱水投茶。
等水燒開后,再投入茶葉。
并且,投入茶葉后馬上出湯。不讓茶葉浸泡太久。
這樣就能喝到比較接受沖泡茶口感的鮮香茶湯。
煮茶多久出湯
村姑陳有一次去喝咖啡,虹吸壺煮黑咖啡。
當時就發(fā)現(xiàn),虹吸壺煮出來的咖啡,比沖泡出來的咖啡,湯感更濃郁,香氣更多變、多層次。
問了技師才知道,原來,虹吸壺的原理,是把下壺里的熱水,加熱后吸入上壺,并在持續(xù)加熱之下,保持上壺里的水溫,讓上壺里的咖啡粉末,受到熱水的持續(xù)浸泡。
這是一種高溫、恒溫、浸泡式濾取。
這種原理,若是放到白茶身上,便極不適合了。
咖啡需要高溫恒溫浸泡,但白茶,最怕的便是高溫恒溫浸泡。
煮白茶,當壺里的水,已經(jīng)沸騰,那此時,便要及早出湯,不能高溫悶煮。
因為,茶不像咖啡。
茶葉若是采用高溫、持續(xù)恒溫悶泡,會讓茶葉當中的呈苦澀味的物質(zhì),大量釋放到茶湯里,影響口感。
水沸便出湯,才能保證茶葉與沸水的接觸時間,盡量短,盡量保證茶湯中的物質(zhì),是新鮮的,鮮活的,原汁原味的。
煮茶,是為了方便,也同樣要保證茶湯的口感。
不能因為貪圖便利,便使勁煮,反復沸騰,高溫恒漫浸泡。
這樣會破壞茶湯的口感。
也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必要的負面作用。
煮第二壺茶,放冷水還是熱水
第一壺湯喝完了,我們要煮第二壺湯。
此時,是要放冷水,還是熱水呢?
若放冷水,那么,壺里的茶葉,便會隨著冷水,進入一個重新加熱的過程。
茶葉會經(jīng)歷一次新的、全方位的加熱,釋放出在第一壺里未釋放的,隱藏在更深層次細胞里的養(yǎng)分。
這樣煮出來的茶湯,會較濃些。
若是放熱水,那壺里的茶葉,便只會經(jīng)歷一次輕微的加熱過程,不會被持 續(xù)加熱至沸騰,受熱的時間短,釋放的養(yǎng)分,也略少一些。
這樣煮出來的茶湯,會更淡些。
如果看官們喜歡喝濃一點的口味,那就放冷水,重新加熱煮一次。
若想喝淡一點,更貼近沖泡出來的茶湯口感,能品嘗香氣和滋味的儲般變化,那就放熱水。
一沸便好。
第二、三壺茶煮多長時間
第二壺茶、第三壺茶,煮多長時間,要看列位看官的口感,和身體情況而定。
通常,煮過一次之后,茶葉里的滋味,會淡一些。
養(yǎng)分會沒有第一壺時那么充足。
有的人便會想要多煮一會兒,煮濃一點再喝,免得像白開水,沒味道。
當然村姑陳還是要建議,喝茶,不能光聽嘴巴的,還得聽身體的。
如果胃不好,那建議無論是哪一壺茶,一沸便好。
如果喜歡喝濃茶,釅茶,那就多沸個三五分鐘,直到把茶葉里所有養(yǎng)分都榨出來為止。
另外,第二壺和第三壺,該煮多久,還要看茶葉是泡過的,還是沒泡過的。
有時候,我們會拿泡過的茶葉,已經(jīng)泡不出味道、但還有內(nèi)質(zhì)存在的茶葉,去煮。
這種茶葉,味道泡不出來了,但還有內(nèi)質(zhì),如果倒掉,很可惜。
再煮一壺,才算得上是物盡其用。
煮這種泡過的茶葉,由于大部分的內(nèi)質(zhì),在沖泡時便大量消耗到湯水中,故而,煮第二壺和第三壺時,可以選擇冷水,讓茶葉隨著水溫升高而經(jīng)歷一個持續(xù)加熱的過程,讓更多的殘留物質(zhì),釋放到茶湯里。
若是從未泡過的茶葉,新茶葉,內(nèi)質(zhì)較豐富,那第二壺,仍然建議沸水煮茶、水沸出湯。
第三壺,建議沸1-2分鐘再出湯。
煮茶,能煮多少壺
煮茶,是有標準容量和投茶量的。
一般300-400毫升的水,建議投2-2.5克新茶。
若是沖泡過6-7沖的殘茶,那就5克全放進去吧,免得浪費。
而茶能煮多少沖,也要看是投的新茶還是殘茶。
投新茶,煮3-4壺,是沒問題的。
若要煮第五壺,建議沸3-5分鐘。否則會沒什么味道了。
投殘茶,煮2-3壺,應該就盡興了。
寒夜客來茶當酒
煮茶,村姑陳還是蠻喜歡的。
這是古風古韻。
深夜里,隨便翻一翻古籍,都能看到古人烹茶的身影。
寒夜客來茶當酒。
柴門聞犬吠,風雨夜歸人。
煮一壺茶,燒一爐炭,等一個夜歸的人回家。
于燈下,捧一卷書,看個目眩神馳。
這便是村姑陳最向往的生活。